公母混群技术及操作流程

2021-04-25 22:43:22
阅读:996
喜欢:0
收藏:0

从15周龄开始,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就是让种公鸡按照体重标准曲线生长,并使种公鸡与种母鸡一道均匀协调地达到性成熟。如果种公鸡的体重增长趋势和均匀度没有按照标准体重曲线达到平稳地过渡,在15周龄至光照刺激这个阶段性成熟的均匀度极易受到破坏。如果15周龄时鸡群体重偏离标准体重超过±5%以上,则应绘制新的标准体重。应在体重曲线表上重新绘制一条平行于标准曲线的曲线。饲养于开放式鸡舍的逆季鸡群,种公鸡性成熟很有可能早于种母鸡。因此,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以确保种公鸡和种母鸡同步达到性成熟。下列方法可有助于达到此目的:

1-1G230095453921.jpg

·推迟种公鸡的光照刺激

·推迟公母混群的时间

·降低最初公母比例

·逐渐向鸡群添加种公鸡

如调整失败,鸡群会由于种公鸡凶猛造成种母鸡死淘率增加。

公母混群:20-23周龄期间,种公鸡与种母鸡要实施公母混群并需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技术。为保证整个产蛋期种公鸡与种母鸡能够保持理想的繁殖状态,必须注意公母混群的步骤、公母比例以及设备的管理。

通常情况下,种公鸡和种母鸡在20-23周龄时就达到混群的要求。如果种公鸡群中性成熟状态存在差异,应将第二性征表现突出的种公鸡混群,尚未达到性成熟的种公鸡可再等待一定的时间继续发育,性成熟后再混群。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方法是22周龄时先混6%,此后至29周龄再混入余下的2.5-3.0%。

注意:未达到性成熟的种公鸡不能与种母鸡混群。

混群时发育良好的公鸡

上边的照片是鸡冠与肉髯发育良好、色泽红润的性成熟公鸡。

下边的照片是刚混群的鸡群(公鸡用蓝颜色作了标记)。

1-1G2300955125C.jpg

未性成熟公鸡

1-1G230095530460.jpg

未性成熟的公鸡鸡冠与肉髯发育不良,颜色苍白。

公母比例:公母混群时,所挑选的种公鸡应体重均匀、无生理缺陷、双腿强壮、脚趾笔直、羽毛丰满、体态直立、肌肉结实。另外,种公鸡的第二性征(如:脸部、冠部颜色,肉髯和鸡冠发育等)应表明所挑选的种公鸡已达到相同程度的性成熟。

为维持高受精率的持续性,每一个种鸡群都需要配给最佳数量表现活跃且性成熟好的种公鸡。每周评估公母比例,计算要淘汰种公鸡的数量。这些公母比例仅作为指导性意见,实际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鸡群的性能表现进行适当调整。最基本的要求:不合格的或交配活力差的种公鸡应该淘汰。

1-1G230095A13c.jpg

与种母鸡相比,种公鸡的性成熟发育对光照刺激更为敏感。从25周龄开始应每周两次检查鸡群种公鸡数量过多或公母比例过大的现象(26-27周龄检查次数更应频繁)。如果种母鸡在设备下和产蛋箱内’躲避’种公鸡,或拒绝从棚架下到地面上来则说明公母比例过大。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应加快淘汰种公鸡,按照每200只母鸡淘汰1只公鸡的比例淘汰直至问题解决。

种公鸡抽样称重:公母混群后监测种公鸡的体重更为困难。这是由于整个鸡舍内难以捕捉到有代表性的种公鸡。如果混群前将所挑选的±5%标准体重范围内20-30%的种公鸡做出标记,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标记必须慎重从事(如:腿圈、彩色染料喷涂),不得吸引其它种公鸡注意或干扰交配行为。在抽样称重过程中,仅对有标记的种公鸡进行称重。最理想的情况下,将做出标记的20%种公鸡中的50%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平均体重和均匀度,并与标准体重和前几周的体重记录进行比较。最后相应计算出准确的喂料量。

无论称重获得什么样的信息,鸡群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每周触摸评估种公鸡的体态,确保种公鸡消耗正确的饲料料量。种公鸡出现丰满度下降或肌肉变软都表明喂料量不够。料量不足的问题也许是饲料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所致,并非实质上的料量不足。

公母分饲:公母混群后,种公鸡和种母鸡应由不同的饲喂系统进行饲喂。公母分饲可以有效地控制种公鸡和种母鸡的体重和均匀度。公母分饲主要利用了公母鸡头型大小和鸡冠尺寸之间的差异。该项技术需要熟练的管理经验以及能够适当调整和维护保养的相关设备。

种母鸡饲喂设备: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饲喂设备,饲料应在3分钟内分布到整个系统,使所有鸡只能够同时采食。辅助料箱有助于减少饲料分布时间,但这需要熟练的管理技术。槽式(链条)喂料系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喂料设备。每只种母鸡至少应有15厘米的采食位置。防止种公鸡偷吃母鸡料最有效的方法是安装隔栅,这意味着隔栅将头部较宽、冠部较高的种公鸡杜绝在外。隔栅内侧的最小宽度为43-45毫米。隔栅宽度可使采食位置降低5-10%。采用隔栅的目的是为了使所有的种母鸡能够自由采食自己的料量,限制大部分种公鸡吃到母鸡料。

为进一步限制种公鸡从种母鸡饲喂器中采食,可在隔栅顶部57毫米处横向安装一条铁丝或在隔栅顶端安装塑料管,但隔栅内侧宽度应加大2-5毫米。使用横向装置具有额外增大隔栅强度的优势。隔栅宽度应为45-47毫米。种公鸡不剪冠,配合使用隔栅和横向铁丝(或条形物,或塑料管)可以确保大约百分之百的种公鸡都不能吃到母鸡料。宽度窄的隔栅(43毫米或以下)具有很大危险,它会妨碍相当大一部分种母鸡采食,从而导致生产水平下降。

盘式饲喂系统也是区别于槽式饲喂系统的一种选择。该系统如管理得当可将饲料分配的十分均匀。使用盘式系统时,料盘与料盘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使采食的鸡只不互相干扰。使用盘式系统,种母鸡所需要的采食位置可以少大约5厘米。

该系统的主控装置必须连续运转,防止有些料盘出现无料现象。盘式饲喂系统应经常检查,确保所有的料盘都能接受饲料,并确保供料系统中随时都有料。

盘式饲喂器或悬挂式料桶也可以使用隔栅,防止种公鸡偷吃料。使用悬挂式料桶时应尽量减少料桶的晃动。

每天都要检查种母鸡饲喂器的隔栅是否有损坏、移位或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种鸡采食期间要特别注意适当进行通风。种鸡采食过程中,饲喂器周围的温度会上升4℃左右。在炎热季节,此段时间内应特别安装辅助风扇,或将温度感应器移到此区域实施更加严密地监测。

种公鸡的饲喂设备:公母分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种公鸡良好的饲喂设备管理和均匀地饲料分配。种公鸡常用的三类饲喂设备如下:

·自动盘式饲喂器

·悬挂式料桶

·悬挂式料槽

所有这三类饲喂器管理方法基本类似。每次喂完料后,将饲喂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避免任何鸡只接触。将次日的料量加入,喂料时再将饲喂器放下。

·无论使用哪种饲喂系统,必须牢记以下几点:

·必须保障每只种公鸡至少拥有18厘米的采食位置,并确保饲料分配均匀。

·如种公鸡不剪冠,应适当调整饲喂器,切勿妨碍种公鸡正常采食。

·使用悬挂料桶人工加料时,应保证每一个料桶中的料量相等,并保证料桶不能倾斜。

·经证明,悬挂式料槽非常适合于饲喂种公鸡,料槽内的饲料可以用手均平,可以确保每一只种公鸡吃到同样量的饲料。

·为有利于公母分饲,应先喂种公鸡料,后喂种母鸡料。

·应正确调整种公鸡饲喂器的高度,防止种母鸡吃到公鸡料,但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种公鸡都能得到相同的料量。正确的种公鸡饲喂器的高度取决于种公鸡的体型大小和饲喂器的设计(如:料槽或盘的深度)。饲喂器的高度应高于垫料50-60厘米。要特别注意防止垫料在饲喂器下方堆积。要经常观察和调整,确保饲喂器正确的高度。

·避免种公鸡的采食位置过大,否则一些凶猛的公鸡就会多吃,种公鸡的体重均匀度就会恶化,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随着种公鸡数量的减少,种公鸡饲喂器的数量也应减少,以保持18厘米的采食位置。

·喂料时应经常检查种鸡吃料情况,确保公母分饲做到完全彻底。

回答 共 0 个